2009/8/13

媒體報導(六)2009.06新活水雙月刊


感謝在新活水雙月刊
於今年6月刊登第24期好客丰采專欄的報導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▲ 將醫院的老匾額切割重組而成的作品,隱約可見「妙手回春」等字樣。
 

台三線,一條貫穿台灣內山的美麗公路,也是歷史上的漢番交界線─曾經衝突對立的緊張氣氛如今成為悠閒寧靜的樂活小鎮;曾經運送茶和樟腦的產業道路,現在則是賞螢看桐花的熱門景點。新生代設計師彭喜埶和徐景亭,分別來自這條內山公路上的新竹關西和台中東勢,兩人雖然離開家鄉到台北開創天地,卻不約而同地設計出對家的眷戀,以及對親情的另一種表達,現在讓我們看看他們究竟在家鄉捨去了什麼,又從家鄉撿回來什麼。 


  離鄉與返鄉之間 兩位新生代設計師的原鄉時尚

文☉徐彩雲


「如果不能跟著自己的身體律動,不能做自己,不能接 受自己的缺陷,這樣永遠只能一直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了, 我不是第一個做設計的人,也不是第一個以醫院的題材來創作的人,我只是一個喜歡這樣做做,那樣做做,把自己的故事做出來的人。」—徐景亭 


醫院=家的生命記

       清晨七點多,太陽才輕輕打了一個哈欠,東勢鎮的市場早就人聲鼎沸了。鐵牛車載來大茅埔最新鮮的水果; 路旁兩個大鍋裡,水晶餃正隨著沸水滾動;打鐵店此起彼落的敲擊聲揭開一天的序幕;在打鐵店對面的「東海醫院」,就是設計師徐景亭成長的地方。

       徐景亭家裡是經營兩代的老醫院,她在六個小孩中排行老四。對醫院的記憶是急診外傷縫合時的緊張, 此外,幫農藥中毒的病患催吐的情景她也習以為常。而老家有很多空間,一個大樓梯,一塊空地就可以變出很多花樣,隨便號召一下堂兄弟姊妹和鄰居,就有十多個孩子玩在一起;家對當時的徐景亭來說,既是冰冷嚴肅的醫院, 是熱鬧玩遊戲的小樂園。 

       因為居住空間不足,後來整個家族搬到新的集合式大樓,長大的孩子多半離家到外地唸書或工作,東海醫院因此沉寂下來。直到十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,徐景亭才面對到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折點 

       這場大地震把新家東勢王朝震垮,全家被迫搬回醫院老家住,閒置已久的空間需要整理,徐景亭面對這些既熟悉又疏離的舊東西,兒時記憶不斷湧現,於是興起要在醫院辦展覽的念頭。就這樣,以醫院為主題,裝置藝術為媒介的家族史紀錄,讓很多老東西重新曝光。像爸媽的結婚照就是在診所前拍的,前排的椅子是候診室裡搬出來借用的,這段記憶被徐景亭擷取,就在展覽時保留了老椅子和診所招牌,以及這張饒富紀念價值的老照片。 

       還有一個名為「兩個人的晚餐」的作品,她放了兩個彎盆,上頭有象徵義大利麵的塑膠軟管;象徵餐具的夾子、刀子,還放了新家東勢王朝倒了後撿來的瓦礫,象徵牛排。

       展覽辦完後,徐景亭對家的思念不斷衝擊著自己, 後來索性把醫院的部分空間改為工作室,希望把這裡變成社區的開放空間,掃去地震的陰霾,為本街帶來新的活力。 

       工作室門面也很特別,徐景亭發現家中珍藏很多匾額,可是實在掛不下,乾脆把匾額切割後重新組合,漆上黑漆,隱約可以看見被解構的「妙手回春」、「濟世救人」。問她會不會被長輩罵?她笑著透露,「有一次聽到爸爸驕傲的說,全世界只有這裡有喔!」展覽的東西都是爸爸的,似乎無形中在跟爸爸溝通,他也會跟來參觀的人說明哪個工具要怎麼使用。「其實爸爸對音樂、藝術很有興趣,但是為了生活沒辦法照著自己的想法走,所以放任我們這些孩子自由發展。」


顛覆+衝突的對話過程

       徐景亭把醫院重新定義,從傳統專業的結構釋放出來,並賦予老家一個創新又流行的新概念,「是不是『進醫院』也可以像『進商店』一樣,有流行感、有趣味性?」二○○六年她跟二姊去擺創意市集,在街頭測試一般人對把醫院的東西轉化成日常用品的接受度,很多人會好奇問說,「這是什麼?」她每一次都要解釋很久東海醫院的故事,故事很感人,但產品很難讓人接受,這也讓她不斷思考,為什麼要做這些東西?她的答案是:「就是刻意要創造衝突性!」徐景亭相信「人」和「物」可以在使用過程產生對話。 

       她才剛結束五月一日到十日的高雄設計節,主辦單位邀請了十四個台灣最原創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創意商品,徐景亭的創作主題是「東海醫院咖啡廳」,咖啡廳和生活很親近,可是醫院和咖啡怎麼會有關係呢?「這就跟人心裡的夢想很像,想要實現夢想,但又覺得很有距離, 而咖啡也像藥,上癮的人要天天服用。」 

       徐景亭四月出版了一本放在培養細菌的培養皿裡, 自傳式的口袋書。想要顛覆傳統的醫療器材是她作品的最大特色,像過去設計的砧板筆記本,兩種看起來毫不相干的素材,其實是手術台的意象延伸,她的想法是,人在書寫時,不是也很像在層層剖析自己?另外還有藥包提袋,可以大大方方的寫上自己的名字、病名,不怕弄丟;以及內臟器官(心肝肺)身體明信片,掏心掏肺的寄給遠方思念的友人。 


好的設計≠漂亮的設計

       徐景亭前陣子到荷蘭的設計學院留學一年,讓她看到、認識到新的理念。「學校不要我們做預期中的東西。」她說,亞洲人喜歡漂亮完美的設計,但是如果敢於大膽說出想法,或許其實有人心裡認為垃圾是美的,而解釋為什麼垃圾很美,就是要學習的功夫。徐景亭說,留學時語言上比較吃力,問也問不清楚,「就乾脆豁出去,想怎麼做就怎麼做,只要相信就去做!」 

       徐景亭也在荷蘭遇見許多資深的設計師,年紀一大把卻跟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,還是保持他們的熱情和理想;她也見識到國外政府如何看待創意與設計,荷蘭政府對設計人才相當重視,為了鼓勵剛畢業的年輕人自己開工作室,而不是往大公司跑,政府用補助的方式支持創業,讓年輕人勇於開創自己的天地,等到收入穩定、能夠自力更生以後才慢慢減少補助。


景亭&朋友的內心小孩

       地震的傷痛是很難抹滅的,九二一大地震時,六歲多的表妹沒有逃過一劫,徐景亭心裡的表妹永遠停留在天真無邪的童年,所以二○○六年「關於小孩」的展覽特地放了表妹的畫作,並加入設計界朋友的作品一起發表。每件作品一方面象徵創作者心裡最寶貝的小孩,另一方面,也象徵著像小孩一樣勇敢的表達自己;很多朋友上 班後,內心雖然還是喜歡創作,卻只能放在一旁或下班後才敢做,就像忽略內心的小孩,忘了孩子本來就是自由自在,不受拘束的。 

       在自己有了第一個孩子後,徐景亭跟媽媽之間開始了很多親情對話,她想要了解自己小時候是什麼樣子,何時開始走路、說話,如今四歲的女兒是不是跟當年的自己一樣,充滿傻勁? 

對景亭來說,「家人」在哪裡,「家」就在哪裡。從家鄉離開,又回歸,藉著創作自我探索的徐景亭,如今希望靠自己與家人的雙手,整修重建這棟老醫院,相信未來的作品仍將充滿生命的厚度;她並且期許自己,產品設計不只是為世界多設計一件商品,而是為這世界多開一扇窗,說不定,下一件作品會是跟女兒一同完成,訴說另一個生命故事。 


 

2 則留言:

彭喜埶 提到...

我是彭喜埶,來跟你打個招呼~加油!

即那 提到...

哇喔! 謝謝彭老師的加油打氣,因為彩雲很榮幸認識你,很喜歡有碗趣的設計和概念,真的是太在贊了,期待能有東勢的碗,也讓大家“來碗東勢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