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8/11

我適合設計嗎?

趁最近部落格轉移,無意翻出幾年前寫的一篇文章 現在再重新跟大家分享一下...



我適合設計嗎?


大學四年,苦思沒有創意時,就會開始問自己「我適合念設計嗎?」,畢業後,工作遇到瓶頸時,我又會開始問我自己「我適合做設計嗎?」,慢慢的,我發現所謂的適不適合這件事,我們習慣從大多數人的標準來判斷,從一般大眾的社會價值觀,來當作我們自己的價值觀,從公司制度來衡量自己的地位與能力,以及自己對設計的貢獻,如果你的人生目標與理想,與主流價值相同,那非常好,是你大展伸手的好機會,可是,如果不是難道只能怨恨自己生不逢時嗎?


走沒人走的路,縱使孤單,而回頭看來時路,許多人也沿著足跡跟上來,可以選擇持續領先,也可以一起同行,當然更可以繼續開闢新路。



孤軍奮戰


1999年大學畢業的這些年,不論是待在有組織規模的公司,或是小工作室,或是自行創作的這些經驗,到最近所參與的設計聯展,一切看似精心安排的人生規劃,其實全都是在意料之外發生的機緣,這其中也有不被人諒解或自己產生懷疑與不安的時候,一直到現在,才慢慢建立起所謂的設計觀,也發現同行的夥伴越來越多,當「集設計聯盟」把這些原本孤軍奮戰的人,集合在一起時,大家把想說的話可以大聲說出來,想做的事可以理直氣壯的搬到美術館去,就好像X戰警一樣,我們不再是被看成怪胎或異類,我們有足夠的能量與勇氣,也有權力去爭取我們自己的舞台。   


而生長在一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島嶼上,堅持讓自己一直保持在對設計最初與最單純的熱情與動機上,同時尋找自己的本質,進而清楚的傳達意念與想法,它可能是童年記憶,可能是老父親的一張椅子,可能是快絕跡的巷口雜貨店所有與自己生活有關的事情或記憶,都可能是你專屬的創意來源,對環境關懷所創作出的作品,它的影響力是長遠的,也可能成為歷史的一部份。



看見彼此


我希望能透過設計這件事,來跟一般人溝通與傳遞信念,就像作家用文字與人對話。並藉由作品表達對周遭事物的關心,具有使命感的強烈期望台灣的設計環境能更好、更完善,也樂於接受不同的挑戰,而在關懷在地文化的同時,也期望提升與擁有世界觀。有位朋友對我說:看見彼此,認識彼此,了解彼此,你才能尊重彼此,設計不是高深的學問,不是精英份子做的事,你該試著讓你的媽媽懂你的設計,我相信你會從他身上獲得更多。



2006.12.14


沒有留言: